引言:衡量償債能力的主要指標是資產負債率,其他還包括流動比率(營運資金)、速動比率、利息保障系數等,當然還可以通過對現金償債能力進行分析作為輔助。(公司注銷)
一
【現金償債能力分析】在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時,除了常用的資產負債率之外,還可以通過比較“扣除受限金額后的準貨幣資金”和“有息負債總額”的大小來分析償債風險。判斷標準:(準貨幣資金 - 限制性存款)/ 有息負債總額>1,準貨幣資金之所以要扣除受限金額是因為受限金額對當期償債沒有實質意義。準貨幣資金 = 貨幣資金 + 交易性金融資產 + 結構性存款 ,有息負債總額 = 短期借款 + 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 + 長期借款 + 應付債券 + 長期應付款。準貨幣資金與有息負債的比率主要看兩點。一是大小;二是有無異常。對于資產負債率大于40%的公司,我們要看它的準貨幣資金/有息負債比率是否大于1,大于的話,就不存在償債風險。如果它的準貨幣資金/有息負債比率小于1,分析該比率,可以估計其償債風險大小,該比率越小償債風險越大。
企業還債的底氣是現金流量,現金償債能力分析還有的主要分析指標包括:1.現金到期債務比=經營現金流量/本期到期的債務;2.現金流負債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3.現金債務總額比= 經營現金凈流量/債務總額;4.現金償付率= 貨幣資金余額/ 到期債務總額。比值越大, 說明企業現金為王,償債能力越強。
二
【很少有財務人員能夠深刻理解營運資金的內涵】很少有會計人員能夠深刻理解營運資金的內涵,營運資金=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大學教授們都會不負責任地告訴你,營運資金越大對企業越有利,說明這樣的企業有很好的流動性、很強的短期償債能力、短期財務風險低。但我要告訴您,營運資金并不是越大越好。試想一下,企業倉庫里面有巨量的存貨,沒有多少的流動負債(如應付賬款),雖然該企業的營運資金相當高,但存貨占用了企業大量現金,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的征兆。
可以說,存貨、應收賬款或者的預付款項增加必然增加了企業的資金消耗。流動資產增加得越多,企業可利用的額外資金反而越少。同理,預收賬款和應付賬款的增加必然增加了企業的額外資金。流動負債增加得越多,企業可利用的額外資金也就越多。
我認為,結合現金循環周期的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營運資金。現金循環周期=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現金循環周期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所需營運資金的數額。一般來說,存貨周轉期和應收賬款周轉期越長,應付賬款周轉期越短,也就是現金循環周期越長,所需要的營運資金數額就越大,試問下那些大學教授們,營運資金大好嗎?相反,存貨周轉期和應收賬款周轉期越短,應付賬款周轉期越長,也就是現金循環周期越短,所需要的營運資金數額就越少,試問下那些大學教授們,營運資金小不好嗎?
請問,對于這些企業,分析其償債能力時,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是不是成了發生誤判的工具?學習不可教條,書本切莫迷信!
不_是你的大大泡泡糖:你這么寫太不負責任了 我從大學到后期考證培訓沒有一個老師講過營運資金越大越好的!不要為了博關注亂寫一通。
馬靖昊:反正我就這么寫了!
小吳同學的小王老師:作為一名大學老師,反正我沒說過
。
米樂爸Mr_段:想一下如果應付款巨大,現金循環周期為負,占用產業鏈下游無息資金是好事還是壞事。
Joker的許愿池:應該就是這個企業不錯的意思吧……收款能力強,庫存周轉快,自己占用上下游資金的能力也很強。
kimcw201609:回復@Joker的許愿池:還真是,可以占用上游資金,不用支付利息。
三
所謂利息保障倍數是指未扣除借款利息的利潤總額能夠多大程度覆蓋借款利息,計算公式:息稅前利潤/利息支出,即(凈利潤+利息費用+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利息保障倍數至少應大于1,倍數越高,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如果利息保障倍數過低,表明企業償債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有較大風險。巴菲特的一個選股標準:非金融企業的利息保障倍數一般高于7倍。
從國內債務違約企業案例來看,利息保障倍數可較好地衡量企業的償債能力,發行人利息保障倍數在2以上,其一年內違約的概率極小;而利息保障倍數在2以下,其違約的概率顯著增加。因此在財務分析時,要關注利息保障倍數低于2的公募債發行人可能發生實質違約的風險,特別是那些極度依賴借新還舊的發行人。
不過,利息保障倍數也存在局限性,其分子、分母都是建立在利潤的口徑之上,而實際支付利息需要付出真正的現金流,如果利潤與經營現金流背離較大,指標再高,也不能說明企業有足夠的現金來償還利息。
巴菲特非常青睞那些利息支出占息稅前利潤的比率很低因而利息保障倍數很高的企業,非常喜歡低負債甚至零負債的公司,非常討厭高負債公司。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就是資產負債率很低,反映在利潤表上就是利息保障倍數很高。
太陽出來了V:馬老師說得很有道理,因為利潤除了水深(真實性)外,還有就是利潤是以銷售收入-成本-稅費得出,但是銷售收入不一定轉化為現金,很多情況下轉為應收帳款,馬老師,這怎么辦?謝謝。
馬靖昊:利息保障倍數=(凈利潤+利息費用+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因凈利潤說不清楚。由于利潤中的“水分”問題,因此在實務中,我建議可以結合“現金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經營現金凈流量(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營業稅支付的現金+利息支付的現金)÷利息費用”進行分析。
來源:https://www.toutiao.com/a7036946270803460639/?log_from=884fbaa99bf19_1638497497447
聯系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九堡街道杭海金座3幢10層1003室B01
E-mail:139086330@qq.com
服務熱線:173-2602-0445
掃一掃,聯系我們
Copyright ? 2012-2025 備案號:浙ICP備20000906號-4 網站地圖 技術支持:從信網絡 浙公網安備 33010502006726號